![](../../../../images/230426_qzha_icon32.png)
解放前的走馬埭滄海桑田,大地溝溝坎坎、高低不平,村民各自筑田而作,條件極其惡劣,盡管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黑土背朝天,拼命勞作,但在這“望天田”種植富有生命力的青晚稻,收成還是不好,甚至顆粒無收。別說能夠吃到“紅米飯配鹽鯽魚”的日子,只能以薯渣糊充饑度日。
“開荒圍田,灘涂變糧倉”!
如今,走馬埭萬畝良田郁郁蔥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農業示范區煥發著新生機!這一切,都離不開惠安縣積極破解水問題、做足水文章、釋放水活力。
治水有恒 久久為功抓建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發展的基石。”
新中國成立初期,惠安縣森林覆蓋率僅有2%,水土流失面積達7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1.9%。農業、水利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惠安人民群眾過著“糠菜半飽、薯渣充饑”的苦難生活。
水的問題,急需破解。
1954年,省農林水三部門聯合組織勘查組,成立林輞溪流域治理指揮部。通過調查和規劃設計寫有《惠安水土流失與治理意見》一文。是年冬季成立惠安縣水土保持委員會,建立水土保持試驗站。
水利治理拉開序幕。
治水有方,需久久為功。為做好林輞溪流域整治工作,惠安縣積極開展林輞溪清新流域規劃,2021年7月12日獲得泉州市水利局審查批復,批復規劃總投資28.32億,按計劃分年度實施。同時,按照“輕重緩急、有效提升”的原則著重對林輞溪主要支流進行整治提升。
不僅如此,圍繞“綠色發展,生態錦陽”,策劃輞川鎮錦陽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以適應惠安縣小型灌區改造提升工程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對灌溉用水提出的要求,策劃惠安縣小型灌區改造提升工程;以打造“林輞溪幸福河”,推動流域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超越為目標,謀劃林輞溪流域綜合規劃…水利建設再啟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增發國債項目中,我縣列入省中小河流增投項目清單的項目共4個,總投資1.56億,有望獲得增發國債資金1.48億。
源源不斷的幸福水注入走馬埭。
護水興脈 用心用情惠民生。
一次又一次地研判汛情,一夜又一夜地巡查河道,一輪又一輪地接力值守…在林輞溪,有這么一群人,面對臺風暴雨,他們迎難而上,逆戰出征,共同編織守護河湖安瀾的防護網,他們便是林輞溪流域水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
“我們每天都沿著林輞溪,一路檢查水庫、塘壩,排查險情、及時整改問題隱患…”在林輞溪、錦陽溪的管護上,惠安縣下足功夫,縣、鎮、村三級聯動,5支隊伍常態化開展巡查,為走馬埭注入“源頭活水”提供了堅強保障。
不僅如此,惠安縣因地制宜配套建設渠道防滲襯砌工程、渠道改造工程等,優化資源配置,改善項目區耕作條件,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達到完全灌溉、增產增收目的,促進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完善的保障體系。
通過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建設,減少灌溉用水損失,不僅改善灌溉面積0.67萬畝,年增節水能力48.58萬m3,靈活的灌水制度還能優化當地農業種植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發展。
“現在臺風天農田也不受淹了,農忙時再也不用臨時打通水源開挖臨時溝渠引水耕種,隨時都能用上水,這‘活水’也是‘幸福水’。”走馬埭區域農民群眾如是說。
護水興脈,惠安水利人以一系列有力的舉措切實保障走馬埭用水安全、用水充足!
因水而興 萬畝良田煥新機。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后4次深入惠安縣走馬埭調研農業現代化相關工作,為我縣現代農業建設及配套水利建設指明方向、明確路徑,同時對惠安縣農水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我縣水利人不斷緊跟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提升水利建設新思路,不斷優化水系,為農業產量提升持續保駕護航。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走馬埭,因水而興,潤了良田、美了心田,走馬埭一片生機盎然。
走馬埭位于惠安縣東北部,方圓近10平方公里,分為五個片區,歸屬3個鎮(輞川、螺城、螺陽)13個村,主體位于輞川鎮。建有福建省第一塊耕地保護區,也是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現代農業示范園,是中國耕地保護的一面旗幟。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走馬埭建成“土地高產化、排灌自流化、耕作機械化、品種優良化、經營產業化”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片區已初步實現“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建設目標,周邊農戶也從片區的建設中得到了實惠。
據了解,該片區耕地目前已基本連片流轉承包給20多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近年來園區農產品年總產值達1億多元。
碧水護綠田,鄉間炊煙裊。下一步,惠安縣將繼續深化該區域水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水質,為新時代下的農業發展需求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用水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