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在惠安489.42平方公里的天際,俯瞰惠安縣壯麗的河山。護海宮媽祖文化、海洋文化、荷山華僑文化、紅色文化以及規模宏大、工藝精湛的千米曲江渡槽宛如掌上明珠,被蔗潭溪串聯起來;蒼翠欲滴的白鷺灣,一只只白鷺張開雙翅,翩翩起舞,成為惠東地區靚麗的風景線,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廣納天下來客,成就底蘊深厚的文化之美!
在觸手可及的身邊,一座座由政府專項投入、民建公助、社會賢達捐資等多種投融資模式建設的河長制親水口袋公園張開懷抱,將人們擁入懷中。水光瀲滟晴方好,宜人的景致洗掉鉛華,褪去人們一天的疲憊,在家門口感受生態美景的同時,體驗生活之美!
從“絕對貧水區”到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惠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縣、鎮、村三級共治的模式下,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系統治理,河湖長制工作得以向縱深發展。用“仁心妙手”,實現了水網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目標!在“碧水藍天保衛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關于開展“碧水清源”專項整治行動的令》要求下,全縣開展以提升流域水質、整治河湖“四亂”為重點的碧水清河專項整治行動;同步開展黃塘溪、林輞溪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委托第三方對林輞溪流域5條Ⅴ類水質以上的支流進行全面的污染源溯源工作,全面保證河暢水清!
持續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工作,整合各涉水部門力量,建立“科技監測、鐵腕打擊、協同共治”的水資源治理新格局;制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進一步鞏固提升黃塘溪、林輞溪、錦陽溪、蔗潭溪等四大溪流流域的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整治成效,不斷提升水體達標水平!
為了解決惠東地區居民和工業生產用水緊張的問題,奮力攻堅完成惠東應急水庫項目建設,切實擔負起保護石化產業發展“引擎”的潤滑劑重任。
以林輞溪、黃塘溪、蔗潭溪等流域為主線,結合中央環保督察件,以鎮為單位,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投入6.6億多元推進周邊鎮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收集管網建設,實現流域周邊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針對省委辦公廳通報曲江村、下謝村等小流域水質劣V類問題,制定下發蔗潭溪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方案,形成10個問題清單和18個項目清單,齊頭并進各項整改攻堅工作。
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巡河長效機制,著力推進縣級河及7個鎮級河長制標準化建設。設立黃塘溪、林輞溪2個流域管理中心,依托68名河道專管員和74個基層鎮村河(湖)長、18個河道警長、3個公檢法駐縣河長辦聯絡室等力量,推行“全面摸排、統一調度、清單化解、督查督辦”閉環式問題辦結模式,有力地維護了水環境!
利用信息化技術,全力推進河長制信息化建設,啟動實施縣級河長制智慧河長三期建設;在黃塘溪、林輞溪、蔗潭溪、錦陽溪等重要溪流流域的關鍵位置安裝視頻監控站點54個、4個河道驛站、4個縣級河流電子河長公示牌、1個縣級水質檢測室,有效消除監管盲區,提升信息化水平;委托第三方開展全縣河湖無人機巡河巡湖和黃塘溪、林輞溪、蔗潭溪3大縣級流域日常管護,從岸上根本杜絕污染源的發生!
如今的惠安,水清岸綠、歐鷺翔集,宛如一副優美的畫卷。膾炙人口的原創河長制閩南語歌曲《水韻情思》,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河長制閩南語快板南音宣傳作品,在全縣廣為傳唱,大受歡迎;制作講述水利精神三代傳承的微電影《“江湖”兒女》,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企業河長、人大代表河長、“河小禹”等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保護河湖生態環境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河湖水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